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于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行动方案

(2022-202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及《南京市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推动学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更好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系列重要指示,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为切入,在优化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和“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二、具体举措

1.开展产业教授选聘工作。  支持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选聘产业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推动与所在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联合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

2.组建技术咨询专家库。  面向专精特新十大重点领域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一批专家,组建技术咨询专家库,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问题提供咨询。

3.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使用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并按一定的优惠比例支付测试使用费。

4.建立专利开放许可“储备池”。  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批具有市场化前景、实用性较强的专利技术,将其纳入专利开放许可“储备池”,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合理、公允、低成本定价或先免费许可、后有偿转化。

5.加大校企合作激励引导。  设置成果转化岗位,将与企业,尤其是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的的科技成果转化业绩作为科研人员晋升副高、正高的条件之一。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纳入对学院考核指标体系。

6.优先入驻南航国际创新港。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驻南航国际创新港,给予相关的优惠支持政策。在保障项目落地方面,提供入驻企业初创期免费办公及科研场地。在促进项目发展方面,给予一定项目运营经费支持。在推进项目发展方面,协助申请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人才租房补贴、人才安居服务等。通过全方位政策扶持,加速产业链创新链集聚,推进原创技术市场化应用。

7.加大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服务支撑。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校园网络使用学校高性能计算和“飞天云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服务和技术培训,助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

8.推动打造校企创新联合体。  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

9.优化整合技术创新平台。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突破以及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吸纳龙头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共建单位,通过调整、充实、整合等方式,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切实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0.引导学生前往中小企业就业。  依托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开设中小企业专场招聘,建立常态化的就业联动。同时,在毕业生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宣传推广,通过中小企业进校园、优秀校友宣讲等方式,提升优质中小企业在毕业生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促进毕业生前往中小企业就业。

11.开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直通车。  畅通常态化的对接渠道,建立线上平台(http://ttc.nuaa.edu.cn/),集中发布学校的科研成果,有技术需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在线(http://kyy.nuaa.edu.cn/zjtx)填写需求信息,联系电话(025-84892757)。

三、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各项举措,推动学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取得实效。

2.明确部门职责。  党政办公室负责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纳入对学院考核指标体系。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会同各学院负责组建技术咨询专家库、建立专利开放许可“储备池”、开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直通车工作。人事处负责推动设置成果转化岗位,负责产业教授选聘,做好设岗、选人、用人工作。国有资产处负责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时识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户,落实优惠措施。国际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支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入驻创新港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信息化处负责推进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服务支撑。学生处负责做好引导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出台配套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3.强化宣传引导。  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动员宣传,把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学校各项举措,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对学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