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现将如下科技成果许可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自2020年5月21日至2020年6月4日。如有任何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科研院实名反映。
联系方式: 025-84892757
专利(申请)号/软件登记号: ZL201310393475.7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名称:一种在CAD/CAM环境下基于动态特征模型的CNC闭环控制方法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简介:一种基于动态特征模型的CAD/CAM/CNC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它以XML作为离线CAD/CAM的数据表达以及传输的载体,通过建立服务软件单元和特征软件单元作为在线CNC控制平台,以动态特征模型作为离线工艺准备与在线加工控制的集成手段;以多线程编程的方式以及有限状态机的方法实现多算法的并行以及触发;以共享内存的方法作为服务软件以及特征软件单元与数控系统核心进行实时通信的手段。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CAD/CAM/CNC闭环控制,有利于提高控制水平。
发明人:刘长青、李迎光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日:2015-06-10
专利(申请)号/软件登记号: ZL201110165229.7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名称:一种复杂结构件多体特征识别方法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结构件多体特征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加工坐标系建立、分型面设定以及总体信息读入等预处理,其次对所有零件体的拓扑元素重新命名,保证拓扑元素标识的唯一性,进而构建零件的全息属性面边图,定义孔、槽、轮廓和筋等特征的种子面,基于全息属性面边图搜索各种特征的种子面,进而依据痕迹扩展规则依次识别只含一个种子面的简单特征,依据特征加工工艺和复合特征合并规则,对简单特征进行合并,得到含多个种子面的复合特征,提取特征参数,得到自动特征识别结果。该特征识别方法的识别效率高、正确率高,解决了多体识别问题,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加工特征识别领域中无法有效识别曲面、凸特征、边特征以及无法抑制碎面等难题。
发明人:李迎光、刘长青、刘旭、王伟、李海、楚王伟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日:2012-12-12
专利(申请)号/软件登记号: ZL201310109671.7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名称:基于特征的飞机结构件切削参数优化方法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的飞机结构件切削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基于特征的切削参数优化模型,充分考虑了装夹、走刀策略、特征类型、特征的结构及切削策略的问题。以机床、工件材料、刀具为约束,以效率、加工质量和成本为优化目标,以转速、进给、切深和切宽为优化因素而建立的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切削参数优化。该方法可以改进目前飞机结构件加工参数过于保守的问题,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同时避免了加工易变形、薄壁处易发生颤振、转角处易发生弹刀等问题。
发明人:李迎光、刘长青、周鑫、李海、王伟、吴昊、马斯博、马飞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日:2015-07-08
专利(申请)号/软件登记号: ZL201210397906.2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名称: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中间状态在线检测方法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中间状态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中间加工状态的理论面,对于精加工是三轴的面,根据零件CAD模型的最终状态选取所需检测的面,沿所选面的外法向方向偏置一个加工余量的值形成中间加工状态的理论面;对于精加工是五轴的面,利用上一步操作刀具扫略所形成的面作为中间加工状态的理论面,沿精加工刀轨离散出一系列点并向中间状态的理论面投影,形成中间状态检测点,最后规划检测路径并形成NC程序进行在线检测。根据中间加工状态的理论面计算理论厚度和理论距离,与检测点理论位置一起形成检测结果评价依据。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大型零件中间加工状态的变形、加工误差引起的零件质量问题,保证了加工质量。
发明人:李迎光、刘长青、刘旭、李海、郝小忠、王伟、汤立民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日:2014-05-14
专利(申请)号/软件登记号: ZL 201410326580.3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名称:基于动态特征的随动装夹装置与方法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特征的随动装夹装置与方法,适用于飞机框梁肋类零件数控加工中的随动装夹,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高度调节器和随动装夹体,其中随动装夹体主要由装夹头、升降缸、摆动缸等组成;在装夹时,首先将高度调节器和随动装夹体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通过高度调节器快速调节随动装夹体的高度;然后通过气压/液压方式控制装夹体升降缸升降和摆动缸旋转,进而实现随动装夹体的夹紧与打开;该装夹装置可以根据特征加工过程的动态变化调整装夹。本发明可以根据刀具位置的变化实现随动装夹,消除了工艺凸台,减少了工艺人员的编程工作量,同时减小了毛坯尺寸,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发明人:李迎光、刘长青、郝小忠、赵雪冬、高鑫、汤立民
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日:2015-12-02
受让方: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让/许可方式:排他许可
拟交易价格及价格形成过程:经双方协商,许可价格拟定为25万元。